一位幼教名师在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时,其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如下:出示《粽子里的故事》图画书封面,提问“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幼儿说出图片上出现的动物、人、事物及故事名,然后出示粽子的图片引出“什么节日吃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幼儿争先回答。接着引出要讲的故事“一位住在森林会讲故事的老奶奶因为生病不能讲故事了,她用青青的叶子和白米包粽子,每包一个粽子讲一个故事,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小动物们都来了。”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提问“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朋友请了小白兔、猴子、小狐狸、小松鼠、小燕子来吃粽子,讲故事,教师回应“小动物每个都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但各种原因都讲不出来故事. ”最后引导幼儿说出了请小朋友来讲故事,老师与幼儿讨论了为什么请人来讲故事,幼儿们是否会讲故事,怎么学会的。然后进入游戏环节,教师准备了三个教具粽子和一个真粽子,打开粽子一“听话游戏”,回答教师的提问,复述教师的语言;打开粽子二“接龙游戏”词语接龙和句子接龙;打开粽子三“悄悄话游戏”,答对的幼儿都有一块真粽子吃。结束部分就是把故事讲完。整个活动27分钟,幼儿一直处在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 中,注意力没有分散。
请结合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和注意的规律相关理论分析该活动能保持幼儿注意的原因。
【正确答案】:3~6 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三岁前的儿童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3~6 岁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较大发展,其特点如下:
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强烈的声音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②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符合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教学内容,以游戏形式出现的教学方式,也容易以吸引幼儿的注意。
(2)有意注意初步发展: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其特点如下:
①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成人的作用在于: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③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注意对象成为幼儿的直接行动对象。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利于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3)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持 续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就高,它是一种重要的注意品质,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状态都有关系。
要提高幼儿教育和活动效果,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教学内容难度适当。第二,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样,富于变化。第三,幼儿园小、 中、大班的作业时间应长短有别,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内容要多样化,不能要求幼儿长时间做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注:结合案例阐述合理酌情给 1~3 分)
一位幼教名师在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时,其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如下:出示《粽子里的故事》图画书封面,提问“这个故事是关于
- 2024-07-24 23:37:14
- 学前心理学(00384)
上一篇:无意注意